來源:雪球App,作者: 芝能汽車,(https://xueqiu.com/6659575183/285959923)
芝能科技出品
高盛最新研究報告預測,到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的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380億美元,這一數字是之前預期的60億美元的6倍以上。增長的背后邏輯,是人工智能的加速發(fā)展、技術突破以及更大的資本投入。
人形機器人的核心在于其人工智能系統(tǒng)。近年來,端到端的AI技術取得了顯著進展,這種技術不同于傳統(tǒng)的基于規(guī)則的控制方式,它能夠使機器人根據原始命令和場景自主生成規(guī)則,從而執(zhí)行任務。
的Optimus Gen 2機器人就是這種技術進步的代表。通過整合視覺、語言和圖像分析的多模態(tài)AI算法,機器人的迭代速度得到了顯著提升。
01
成本下降:普及的關鍵
成本是決定人形機器人能否廣泛應用的關鍵因素之一。材料成本趨勢下降是非常可以預期的。
● 2023年每臺機器人的BOM成本可能下降了40%,
● 2022年的25萬美元下降到2023年的15萬美元(降幅達到40%),
主要是由于更便宜的零部件的可用性,以及在之前實驗室中使用的最佳性能零部件的國內供應鏈選擇范圍擴大,這意味著工廠應用可行性時間表可能比我們之前的估計提前一年,而消費者應用的時間表可能提前2-4年。
人形機器人在結構化環(huán)境中的工作需求尤為明顯,例如在制造業(yè)中,它們可以執(zhí)行電動汽車組裝和零部件分類等任務。
更重要的是,它們適應動態(tài)環(huán)境的能力,使得它們在處理危險、骯臟和枯燥(3D)任務時顯得尤為吸引人。根據美國勞工統(tǒng)計局的數據,每年約有5000起致命的工作事故,這表明人形機器人在減少工傷方面具有巨大潛力。
技術的發(fā)展是很快的:
● AI進展:硬件技術準備就緒,但端到端AI的進展(與基于規(guī)則的控制完全不同)可能會加速人形機器人的迭代速度,特別是在2023年各種產品操作和交互能力的提升中得到體現。
● 成本曲線:由于更便宜的零部件和更廣泛的供應鏈選項,2023年高規(guī)格機器人的BOM成本可能下降了40%,使得應用經濟性更佳,工廠應用可行性可能提前一年,而消費者應用可能提前2-4年。
● 潛在需求:結構化環(huán)境中的工作需求(如電動車裝配和零部件分類)對人形機器人有明顯需求。考慮到AI算法使其適應動態(tài)環(huán)境的能力,人形機器人在特殊操作方面尤其吸引人,如危險和有害任務,因此客戶可能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
● 投資增長供應鏈:美國和亞洲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以及多家上市公司設立新的機器人部門,同時可能會有更多政府支持(特別是來自中國)。
02
投資前景
高盛的報告提出了幾種不同的投資情景。
● 基本情況下,預計人形機器人的出貨量將在2024年至2035年間增長75%至389%。
● 熊市情景下,由于技術瓶頸或制造限制,高規(guī)格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可能會推遲兩年。
● 在牛市情景下,預計人形機器人的出貨量將在2031年前達到100萬臺,比之前的預期提前四年。
出貨量預測長期展望存在較大分歧。市場普遍預期人形機器人出貨量達到100萬臺,但時間表和觀點千差萬別,從最激進的預期高達2億臺,到最悲觀的認為人形機器人永遠不會成功。
基本情況考慮到以下關鍵因素:
● 基本情況下,我們將人形機器人的出貨量預測在2024年至2035年間提高了75%-389%,這主要是由于AI的加速進步、成本降低以及制造應用領域的增強。
● 悲觀情況下,由于技術進步,我們不再預期在2028年市場退出,但可能會有高規(guī)格機器人量產推遲兩年。
● 樂觀情況下,我們預計到2031年,人形機器人的出貨量將達到100萬臺,這主要是由于端到端AI的進步所推動。
● 更好情況下,我們更加樂觀地預期人形機器人將成為下一個普遍采用的技術,并且預計采用速度比預測提前一年。
小結
人形機器人的發(fā)展預示著工業(yè)自動化和家庭生活的重大變革。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我們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內,人形機器人將在制造業(yè)、特殊操作任務乃至家庭護理等領域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浙江中液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本文標題:《高盛看多人形機器人:2030年380億市場》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