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杰克·沙利文率領的訪華代表團抵達北京,開始任期內首次訪華之旅。值得注意的是,沙利文的隨行人員幾乎都會說中文,其中新增了三名具體負責中國事務人員。
中美雙方舉行會談 圖源:外交部網站
三名具體負責中國事務人員隨行
自中美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之后,王毅與沙利文分別在維也納、馬耳他和曼谷進行了三輪戰(zhàn)略溝通,這是雙方首次不在第三地進行類似的戰(zhàn)略溝通。
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沙利文訪華隨行團隊中新增了三名具體負責中國事務的人員,她們分別是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朱婉琦、卓伊·李以及白宮國安會政策顧問法薩諾,這三位成員不僅擁有豐富的中國事務經驗,更在中文語言上有深厚的功底。
朱婉琦曾任美國駐華使館政治官員,之前在華多年,多次就中美關系和中國學者交流,卓伊·李在讀大學時,來到北京師范大學學習過中文,到了研究生時期,成為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中國事務實習生,法薩諾不僅在上大學時就輔修了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還通過了美國大學生在華短期漢語培訓項目,到上海東華大學學習過漢語。
除了這三位新面孔,還有兩位全程參與了三輪戰(zhàn)略溝通,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高級主任貝莎蘭和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康達,兩人曾多次共同訪華,貝莎蘭曾作為美國國務院外交官派駐北京工作,如今負責統(tǒng)籌中國相關的事務,會說流利的中文,康達在過去二十多年里,一直擔任美國外交系統(tǒng)的東亞亞太相關職務,會講中文和日語。
沙利文本人也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他曾在2015年來華參加“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對中國有著較為深入的了解,此次訪華,他帶領著一支幾乎全員會說中文的代表團,無疑為雙方的溝通與合作搭建了更加堅實的橋梁。
中美雙方談了啥?
王毅與沙利文握手 外交部網站圖
8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北京同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新一輪戰(zhàn)略溝通,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建設性討論。
王毅表示,中美關系要保持正確方向,關鍵在于兩國元首把舵引航。中美兩國要避免沖突對抗,關鍵在于遵守三個聯(lián)合公報。中美互動要順利開展,關鍵在于平等相待。中美關系要行穩(wěn)致遠,關鍵在于鞏固民意基礎。中美雙方要實現(xiàn)和平共處,關鍵在于樹立正確認知。
王毅介紹了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強調這次會議是中國改革開放新的重要里程碑,為各國共同發(fā)展提供了新機遇。
王毅強調,美方應當把不支持“臺獨”的承諾落到實處。停止在經貿和科技領域打壓中國。不得支持縱容菲律賓采取侵權行為。
沙利文表示,美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臺灣獨立”“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美國的政策目標就是要找到讓美中關系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辦法,愿同中方繼續(xù)保持戰(zhàn)略溝通。
雙方還就烏克蘭、中東及朝鮮半島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雙方就兩國元首近期開展新一輪互動進行了討論。同意繼續(xù)落實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重要共識,保持高層交往和各層級溝通,繼續(xù)開展禁毒、執(zhí)法和非法移民遣返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同意適時舉行兩軍戰(zhàn)區(qū)領導視頻通話、第二輪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等機制性安排。
美方此次訪華是否能讀懂中國
相比前三輪戰(zhàn)略溝通,此次來華,美方不僅參會人數(shù)更多了,而且派出了更多會說中文,對中國有所了解的代表,有哪些特殊之處?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表示,來的人多,說明談的議題廣泛,這次美方來的人應該是做好了非常細致的、在各領域、各層面跟中方談論,或者協(xié)調的準備。
對于此次沙利文訪華,中美都將此定位為“戰(zhàn)略溝通”,所涉議題廣,聚焦在雙邊、地區(qū)及全球議題上直接、深層次的溝通。也正如外界普遍認為,此次沙利文訪華目的不是要為中美關系取得新的突破或進展,而是要通過戰(zhàn)略溝通延續(xù)過去一年中美關系的穩(wěn)定勢頭,避免在未來幾個月出現(xiàn)新的危機。
《紐約時報》27日的一篇報道也援引專家觀點稱,對于沙利文此次訪華,中國的首要任務是在拜登任期的最后幾個月里保持中美關系的穩(wěn)定。
值得注意的是,白宮在上周的簡報會上表示,中美已經找到了在競爭中可以開展合作的一些重要領域,也找到了開展合作的建設性方式。因此,有學者分析認為,沙利文此行有可能會和中方談及在禁毒、應對氣變和人工智能挑戰(zhàn)等領域的合作。有分析指出,這可能是美國外交的一次前瞻性的試水。
消息來源:外交部網站、@玉淵譚天、澎湃新聞、新華社等
轉載請注明來自浙江中液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本文標題:《沙利文訪華隨行人員幾乎都會說中文,新增三名負責中國事務人員都是誰》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