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味齋】
在我的家鄉(xiāng),許多人家都有香椿樹,栽植它不望成材,只是為了享用其春天的嫩芽。當?shù)爻R姷南愦粯溆袃煞N,一是紅葉椿,一是綠葉椿,人們以紅葉椿為上等。清明時節(jié)到,頭茬香椿芽長出約十厘米的樣子,就可以把新生的莖枝頂部掰下,這就是常說的香椿頭了。香椿樹經(jīng)過冬季長時間的休眠儲備,春天醒來,破枝突發(fā),長勢迅猛,撲棱棱、齊刷刷,葉肥梗胖,略顯油亮,此時的香椿頭無處不嫩,鮮而且美,讓人望之生津。清代對美食頗有研究的文士李笠翁贊譽道:“菜能芬人齒頰者,香椿頭是也?!?/P>
有人把春天采摘到的家蔬、野蔬做菜食,稱作“吃春”。春不僅可賞而且能吃,給盼春者增添了另一種急不可待的欲望。正如香椿頭,春分一過,人們就眼巴巴地盼其快長,急等著吃春。終于可以掰香椿了,不會吃香椿的人,唯恐把樹披死,僅摘取腋芽,留其莖枝頂部,等待再長;會吃香椿的人,則取其新發(fā)莖枝的全部。實際上掰過香椿頭的地方還會拱出新芽,過些天還可再次掰香椿頭,這就是所謂“頭茬”“二茬”;倘若僅是摘取腋芽,就白白地使粗而嫩的莖枝頂部老去了。
香椿頭的吃法有多種,人們最常吃的一種是用它拌豆腐,做起來省事,吃起來鮮嫩。說來這是很簡單的小事,其實也有學(xué)問在。常見豆腐丁與香椿拌合在一起的做法,就值得商討。香椿拌豆腐重在于“拌”,把用開水燙過、切碎的香椿,放在切成大片的鮮嫩豆腐上,適量放鹽,灑點生豆油,或者為防奪味什么油都不放,用筷子把豆腐片攪拌碎,與香椿均勻地黏合在一起。這樣吃起來清爽可口,最有滋味。此乃家傳之法,不知大家以為如何?清代飲食專輯《調(diào)鼎集》有椿芽拌豆腐:“取嫩頭焯過,切碎,拌生豆腐,加醬油、麻油?!薄叭∧垲^”,會吃者也;“加醬油、麻油”,則非美食家言,豈不知它香可奪香椿之香,改變其自然美味嗎?前說用生豆油拌之而不用麻油、熟油,就是這個道理。此法雖出于古人記述,若盡信之,誠如孟夫子言,倒不如沒有這“書”了。
香椿拌豆腐不僅是國人吃春的名菜,在鄰國日本也有人愛好這一口。知堂六十歲時有個“弟子名錄”,其中唯一的外國人是日本的安藤更生。他在1954年、1961年兩次給知堂老師的信中說到香椿之事:“院子里種了一棵香椿樹,一到春天我就準備摘些嫩葉拌豆腐吃,但日本的豆腐鹵水不夠,而且最近也沒有巖鹽,總弄不好。”“舍下院里有一株小香椿樹,快要發(fā)芽似的,不久便可以吃到香椿拌豆腐。”想來安藤更生先生大約在知堂翁家中吃過香椿拌豆腐,或許當時八道灣院中就有香椿樹,不然的話他不可能一再向老師提起此事??上В皇恰罢┠廴~”,沒有掰香椿頭,也就沒有吃到香椿最好的部分。
香椿頭常見的幾種吃法還有炒雞蛋、油炸、鹽腌,不論如何去吃,頭茬香椿是上品,不得吃才退而求其次。香椿頭季節(jié)性強,常言說“雨前椿芽嫩無絲,雨后椿芽生木質(zhì)”,此“雨”即“谷雨”,家鄉(xiāng)掰香椿頭最佳之時也就是十多天的時間,再往后吃起來口感越來越差。如今,香椿已進入大棚栽培,雖一年四季都有上市,其質(zhì)量、味道與春天在自然環(huán)境里生長的香椿相差甚遠。若把自然生長的香椿頭用開水燙過,即刻在冷水中涼透,封袋放入冰箱冷凍,倒是“惜春長”欲留“春且住”的一種妙選,不妨一試。如此存放的香椿時間既長,用它拌豆腐也不失其翠綠香嫩之美。
庭院栽植香椿還有一種寓意,那就是盼望家中老人長壽。父母長壽健在,謂之“椿萱齊堂”。古人有詩:“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滿頭”,子女孝而父母在,乃人生一大幸福。在庭院栽植香椿,很多地方有此習(xí)俗。巴金先生的四川故居曾是幾進院落的豪門大宅,在桂堂院中就有“兩株桂樹和一棵香椿”。以椿為長壽樹,最早出此言者是那個物我皆忘的莊子,在他的名篇《逍遙游》里說:“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崩顣r珍也說:“椿樹易長而多壽考。”香椿不僅可食,而且庭院栽植吉祥。人生少過百,寄情長壽方。如此看來,在庭院栽棵香椿樹既能惠及口腹還能慰藉心情,何樂而不為?只是在城市居于樓房如我者,無土地可以栽植,僅能樹在心中了。
(作者:孫南邨)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浙江中液機械設(shè)備有限公司 ,本文標題:《香椿頭》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